找到相关内容149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临济禅师语录讲话

      今日许多修行者,下识大法,因此未能辨别邪正,而吞尽他人所说的话,犹如羊对触着鼻头上的东西,无论是坚、是柔、是好、是坏都一口吞尽,如此消化不了,就获不得营养。我们现下参禅的学人也有如此的。谁主?何宾...

    惟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0365621.html
  • 龙树《中论·观因缘品》疏义(一)

    谛门释:或谓前周直释,后周证释:或谓前周直明即事不生,后周明本来不生;或谓前周以理解,后周以事释:或谓前周约人释,后周约法释……。读者可参考《疏》文卷第三本以辨别之。今第二周说共分四段,即“略释不生、不灭...

    李润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2565646.html
  • 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(2)

    ldquo;五根增长,不为烦恼所坏,是名为力”。又云:“天魔外道不能阻坏,是名为力”。   第六科,七觉支,或云七等觉支:[1]择法觉支,谓以智慧简择辨别诸法:[...(l)依《宝性论》中所说轨则分四:[1]辨别不共三宝;[2]释皈依总建立;[3]释世俗皈依和胜义皈依之差别;[4]释宝的名义。   [1]辨别不共三宝,谓具有八种无为等功德的究竟皈依处,是佛宝的定相...

    任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3965660.html
  • 略述《摩诃止观》

    ,要分别其诸相和识别其是非邪正是很不容易的,若稍有错误,即会以邪定为正定,误以瓦砾为明珠。经中所说“邪伪禅”、“野狐禅”就是这个意思。佛教经论中所讲的诸禅定及三昧常识,是我们辨别邪正浅深的依据。所谓...

    释法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13665700.html
  • 从现象还原法试探“五重唯识观”的哲学意涵(上)

    分析从“外围”解除这种偏见。第二节:在印度佛教禅观思想史的脉络中,透过与根本佛教、阿毗达磨佛教、大乘佛教等禅观思想的对比,辨别唯识宗“禅观”的特色。第三节:依荷兰宗教心理学家汉?德威特(Han F....

    刘宇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3665974.html
  • 悟道路上的十种歧途

    功底,很难辨别出两者的差别。因为中道里面讲的非有、非无,常是一边,断是一边,离是二边,行于中道,跟这个非想非非想两重否定太像了。所以这么一看,他心里想,我内心既没有想,也不是非想,也不是完全没有想,还是...

    达照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1466660.html
  • 解脱道论分别定品讲要

    ,但此中从偏重者说。次二行於善法易於起信或辨别。後一行人,於善恶不定,遇事多著。此就学人气质大概言之也。其中复有复合性行者,前三有贪瞋行、贪痴行、瞋痴行、等分行,总合为四行。後三亦如是,有四复合行。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2666673.html
  • 六门教授习定论

    释家与译家,对於作意圆满,各有其独到之见解,今略申述之。释家谓作意当以意言为据,而了法无性。法无性,即法无我,为意言所具体示现者。常人辨别事物,总觉其有自性,执为我或我所,而有人我执及法我执。由此苦痛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2666674.html
  • 《瑜珈菩萨戒》要义

    刁难;或者觉得不说法于对方更有益。菩萨要有善巧方便,对不同的众生应以不同的方式去调教,应对机说法,因材施教,不一定有问必答,这就需要以智慧来辨别。  7、不教悔罪戒 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。于诸暴...很多世间典籍或外道理论。同时,自己已树立了佛法正见,对于世间及外道的观点能正确辨别,且能妥善处理学习佛法和世间法的关系:“日日中,常以二分修学佛语,一分学外,则无违犯”,也就是说,一天中以两分的时间学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05966846.html
  • 瑜伽师地论抉择分菩萨地戒相叙说

    在这认识、辨别、力行、实际的所作上,而得见其成就和效果  的,由此而发扬大乘净戒,达於最上升华的佛果的境界的,要  勿疏忽。   二、摄众通塞(约所摄隶以、明持犯)  一、约怨亲中人以辨若诸菩萨,於...

    默 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02467381.html